山西的“胶原蛋白大王”能否成为“华熙生物”第二?口服美容是新蓝海还是“韭菜地”?
- 分类:新闻资讯
- 作者:
- 来源:聚贤网
- 发布时间:2022-04-20 20:00
- 访问量:
【概要描述】作为医美护肤成分中的两大“新贵”,胶原蛋白与玻尿酸齐名,各自占据半壁江山。
山西的“胶原蛋白大王”能否成为“华熙生物”第二?口服美容是新蓝海还是“韭菜地”?
【概要描述】作为医美护肤成分中的两大“新贵”,胶原蛋白与玻尿酸齐名,各自占据半壁江山。
- 分类:新闻资讯
- 作者:
- 来源:聚贤网
- 发布时间:2022-04-20 20:00
- 访问量:
作为医美护肤成分中的两大“新贵”,胶原蛋白与玻尿酸齐名,各自占据半壁江山。
而要论它们在资本市场上知名度,玻尿酸走在前面。目前市场上已诞生华熙生物(688363.SH)、爱美客(300896.SZ)等玻尿酸赛道的明星上市公司。而国内靠胶原蛋白产品起家的数家公司也早有IPO计划,只是尚未跑出一家上市公司。
4月8日晚间,锦波生物披露北交所公开发行方案,拟发行不超过500万股,发行底价为117元,创下北交所新股发行价历史新高。
锦波生物是一家土生土长的山西企业,掌握着全球领先的重组人源胶原蛋白III型技术。不仅被评为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”,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。
胶原蛋白产业能否成为另一个比肩“玻尿酸”的医美赛道?锦波生物又能否成为下一个明星上市公司?
1、玻尿酸和胶原蛋白的美容之路
作为最受爱美女性欢迎的明星成分,玻尿酸和胶原蛋白不管是在医美领域的水光维养、填充塑形,还是护肤界的医用敷料、贴面面膜,亦或是食物饮品都各有一套。
从两种成分使用情况来看,目前两者主要在医美护肤领域“发光发热”。玻尿酸以补水著称,而胶原蛋白兼具保湿、美白、滋养等功效,还能促进组织生长愈合。
与玻尿酸最初从鸡冠、牛眼中提取类似,胶原蛋白最初也是从猪皮、鱼皮等动物组织中获取。而且目前市场上大多都是动物源胶原蛋白。
只是,从动物组织提取胶原蛋白存在两大局限:一是异种蛋白会引发排异过敏,二是提取过程中的结构破坏造成生物活性降低。
自上世纪九十年代,人们便开始探索研究重组人源性胶原蛋白,即通过结构生物学及基因重组等生物技术合成胶原蛋白。
目前重组胶原蛋白分为重组人胶原蛋白、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、重组类胶原蛋白。由于生物合成技术水平受限,目前市场上只有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和重组类胶原蛋白。
其中,重组类人源胶原蛋白,大多利用生物工程技术,从与人类基因类似的动物中提取,以降低排异和过敏反应。
而人源化胶原蛋白,主要是利用结构生物学、基因重组等生物技术,利用体外合成的方式获得高活性的人源化III型胶原蛋白。这种胶原蛋白与人体一样具有稳定的三螺旋结构。
近几年来,医美赛道火热,玻尿酸撑起了无数爱美人士的“脸面”,也让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变身成为“玻尿酸女王”。
“全球玻尿酸看中国,中国玻尿酸看山东”。2020年,地球上每10支玻尿酸中,就有7支来自山东。
如果说山东包揽全球一半以上的玻尿酸生意,那么破解了人源胶原蛋白III型技术密码的山西,可能要成为人源胶原蛋白产业新高地。
山西一家土生土长的企业——锦波生物,率先掌握了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技术,成为全球探索功能性蛋白领跑者,且是全球唯一将人源Ⅲ型胶原蛋白产业化的企业。
这种胶原蛋白可用于高精尖端植入材料、创伤表面隔离修复,以及抗衰老化妆品原料。凭借这种核心成分优势,锦波生物也一跃成为山西“胶原蛋白大王”。
2021年,锦波生物与山西综合改革示范区签署共建“人源胶原蛋白”产业园项目,力争三年内打造出全球规模最大的人源胶原蛋白产业基地。
2、胶原蛋白资本化程度要逊色不少
从第一款玻尿酸进入中国距今不到20年,玻尿酸家族已挤满了30多个成员。
其中,玻尿酸“双雄”华熙生物与爱美客都曾是市值千亿的明星股;国内手术防粘连剂生产商昊海生科(688366.SH),也凭借玻尿酸产品跻身“医美三剑客”......
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,2019年中国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为9.83亿美元,到2027年预计达到15.76亿美元,复合增长率达6.54%,高于全球市场增速。
目前国内胶原蛋白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实力强劲的企业。包括经营原料业务的企业江山聚源和创健医疗(江苏),以及兼营原料业务与终端产品业务的巨子生物、锦波生物、创尔生物等。只是,目前胶原蛋白赛道里尚未冲出一家上市公司。
早在2015年前后,创尔生物和锦波生物曾先后挂牌新三板。
2021年12月,锦波生物开始接受北交所上市辅导。锦波生物曾打算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,后主动撤回申请。不久之后,创尔生物也转向北交所的怀抱。
创尔生物成立于2002年,主要从事活性胶原原料、医疗器械及生物护肤品的研发、生产及销售。创尔生物曾吃到过“械字号面膜”的红利,旗下拥有创福康与创尔美两大品牌。
“械字号面膜”概念被禁后,创尔生物似乎开始走上下坡路。先是因营收不达标闯关科创板IPO失败。2021年其护肤板块营收同比下滑约43%。
巨子生物研制出可溶性人源性胶原蛋白并产业化,是重组胶原蛋白——类人胶原蛋白的开创者。
目前巨子生物旗下的主力化妆品品牌是可复美和可丽金。今年1月22日,其获得最新一轮6.3亿美元融资,投资方包括CPE源峰、高瓴资本、云锋基金、铭丰资本等,投后估值达到190亿元。据传巨子生物今年计划登陆港交所上市。
就目前来看,胶原蛋白赛道里有实力的3家企业都在寻求登陆资本市场。只是,从体量看它与玻尿酸赛道仍有不少差距。
以玻尿酸赛道的华熙生物为例,2021年总营收49.48亿元,实现87.93%的高增长,净利润7.8亿元,同比增长21%,并且孵化出润百颜和夸迪2个10亿级的子品牌。
而锦波生物2021年营收仅2.3亿元,净利润5739万元。其主营业务仍是为成都秀域、樊文花、多优美康等品牌做代加工,前三大客户贡献近四成营收,且没有能拿得出手的自有品牌。
3、口服美容是在割新一茬“韭菜”吗?
中国“内服养颜”概念的产生始于1992年“太太口服液”的上市。当时,由于口服美容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比较少见,中国的口服美容风潮也并没有真正兴起,相关产品多是打着调理身体的旗号。
2004年,日本品牌 FANCL携胶原蛋白饮品进入中国,随后,另外两大日系品牌资生堂和 DHC的胶原蛋白产品快速跟进。中国企业紧随日系和欧美系品牌之后加入厮杀,比如,2011年年初,丸美首次尝试口服美容产品。随后的2015年,随着跨境购物的带动,Swisse、POLA等品牌开始走进中国消费者视野。
直至今日,口服美容因为年轻人养生意识的提高再次成为新风口,目前的口服美容市场仍是一片蓝海市场。新蓝海,意味着口服美容市场的发展前景还在吸引着一批批企业的拥入。
但具有功能性质的口服美容产品一直以来都存在比较大的争议。对消费者来说,功能性质的产品的效果向来不是立竿见影的,在铺天盖地的产品和营销轰炸中,消费者很容易交智商税、被割韭菜。
对行业本身来讲,食品安全问题、产品功效问题也如达摩克利斯之剑,成为行业发展的挡路石。正如几年前的口服美容市场,在日本胶原蛋白饮风靡的影响下,汤臣倍健、无限极纷纷跟进并大火。但好景不长,《焦点访谈》及相关媒体揭露了行业的造假情况,市场一度陷入低迷。
丁香医生此前也有多篇文章分析,对于口服美容市场中的玻尿酸、胶原蛋白、烟酰胺等成分,目前还缺乏足够可靠的证据证明这些成分在被食用后,是否仍能保持原有的功效。而这类产品在广告宣传中,又都着重强调提亮肤色、美白补水等功能,与保健品、特殊用途化妆品类似,不免有虚假宣传之嫌。
放眼到整个食品饮料行业,“擦边球”式的误导消费者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。比如近期元气森林宣布将元气乳茶包装上的“0蔗糖、低脂肪”修改为“低糖、低脂肪”。不少网友表示受到了“无糖”的欺骗,这也是元气森林长久以来将“0糖0脂0卡”过度营销而在市场引起的反噬。
对于创新性产品来说,增加一个具有噱头的卖点,精准定位消费者的某种焦虑心理,更容易成为现象级单品。但夸大宣传、过度营销只会让消费者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,这对品牌本身有害无益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推荐资讯





